二十五、廣學多聞

本專欄目錄

 

  1. 佛陀的「緣起論」如果用之於世間法,即會表現出科學、理性、客觀的性格;而今日之學術無論是心理學、社會學、醫學、政治學、人類學、物理學,無一不是立於科學理性客觀之立場而向上發展形成的。佛陀的「緣起論」,在世間法上教內少有發明,充實現代學術正可彌補這方面的不足。


  2. 佛教是講究滅苦、清淨三業、幫助眾生的宗教。與之相關聯的學科,比如說心理學、社會學、人類學等行為科學,以及以行為科學為主,旁涉到語意學、邏輯學、物理學等,都是相當有必要的。假如我們具備現代學術涵養,不僅有助於佛法增富解門,同時,當我們化導眾生時,更能起信,更能以世間人的語言,以世間人的思考方式接引他們。


  3. 佛經說;「菩薩當於五明中求。」其本意是告訴我們不要老是用佛教的眼光去看世界,偶爾也把佛教的「眼鏡」拿掉,充實一下世間學問。當我們的眼光更寬廣時,再回過頭來看佛教,會更清楚佛法是什麼。
    因此,佛教的修行者要能及早跳出佛教的小圈圈,從一無所有的零點重新開始,或示現政治家、工程師、醫生、商人、家庭主婦……,在士農工商各行各業之中,默默從事溫暖人間的善行,默默以通達內明之學的基礎勤學世間學問,做一個虔敬的學習者。


  4. 修行應尊重世間智者——現代心理學家、科學家、社會家……他們集體創作累積百年的成果,並學習、吸收他們的優點。佛法應該是超越而不是墮於他們之下,如果我們還犯上他們認為是毛病的毛病,我們怎麼能夠算是佛法的修鍊者呢?


  5. 真正開悟的人,悲心會愈強烈,愈湧現悲心,愈感到自己的覺他方便,度眾生的能力相當有限,所以他會廣學一切法門,深入經藏,以求瞭解一切聖者的種種方便。


  6. 「有肉無骨令人俗,有骨無肉令人瘦」,光具備空性見,令人消瘦;應廣學一切,並落實生活,方是解脫之道。


  7. 經論必須讀,因為經論是一切聖賢經驗的結晶,不讀經論不但智慧較有限,並且也有誤入歧途的潛在危機。


  8. 研習經典的重要性及意義,可說在於使我們掌握佛法大要,並根據佛法大要去修行。


  9. 簡要的說,佛教是「大覺者對世人的教化」,或者略說,佛教乃「教導世人智慧與解脫的宗教」。至於應如何入門?我認為有意了解佛教或入門學佛的人,先不必急於皈依,而可以從閱讀佛書作為開始。
    佛書的種類,初步我推薦三類:(一) 現代白話文佛經; (二) 素有德望、清望的出家法師或在家居士的著述(包括錄音帶);(三) 現代學者有關佛教、佛學的學術著作。


  10. 一個修行人的心胸是廣大的—— 一切書籍都是他的經典、一切音聲都是他的事業。雖然繼續他的腳步,但一切促進人類福祉的事物,都是他讚歎、禮敬的對象。


  11. 「人間一切微妙善語皆是佛法」,任何可以促進人們自我成長,使人趨近真、善、美、樂、愛、智的學問技藝,無論它是否貼上「佛教」的標幟,都是佛法。


  12. 由於見緣起的人,知道任一因緣都有其限度,倘若就人類來說,便是沒有一個人是全知全能的,所以他非常謙卑好學,時常在各種不同階層的人物上,發現他們的優點和獨特之處;並且由於「以法為師」「從法化生」的風骨,他早已沒有面子、自尊的顧忌,他隨時準備向別人懇求教誨。
    就這點而言,他有如「千耳」「千眼」一般,因為他善於借用他人的眼睛、耳朵,去學習及涉獵他無緣看到或聽到的各種學問。在他心目中,所尊重讚歎的,不僅是那些累積百千年,經過許多智者集體研究所出的物理學、心理學、天文學、人類學、社會學、化學、佛學、哲學、宗教學、邏輯學、政治學、經濟學、醫學……,即使是日常一般的「美容保養」「育嬰常識」等,也會激起他的崇敬,認為這些都是他所未知未見的真理——一部份真理。


  13. 人世痛苦的人太多了,只要於人無損的宗教、哲學、藝術、科技、學問……,我們都樂觀其成。就如一座綜合醫院,佛教所扮演的角色或許是眼科醫生,但除了眼科醫師之外,更需要許多不同科別的醫師,……乃至需要一些護士小姐、打雜工人。我們對於一切可幫助人類免於自害、被害的「學問」,都抱著尊重推崇的態度。


  14. 人類社會就如一座綜合醫院一般,佛教在這座醫院所扮演的角色,也許僅僅只是內科醫師而已。內科醫師既無法完全代表醫院的功能,但醫院也不可能沒有內科醫生。在現實世界中,我們當然不可過分誇大佛教的功能,所以不要以為只要佛法昌明、佛教興盛,人類社會就會得到永遠的和平。事實上,小從「智障兒童的教育」、「精神病患的收容」、「植物人的安養」等問題,大到國家的「安全防衛」、「貿易談判」、「農業政策」……等等,都無法單憑佛教徒諸惡莫作、眾善奉行之修養就可得到解決;反之,不安疏離的人類社會亦不可以沒有宗教的慰藉,特別是佛教甚深般若思想和一切苦悶止息的涅槃經驗,倘若失傳的話,那將是人類精神文化、心靈藝術無比慘重的損失。


  15. 人是進化的頂點,是最聰明、最高度進化的生物。他眼光看不到其他更高等存在的形態。所以,當人把自己當成進化的頂點,常存著傲慢偏見的心態,眼光比較褊狹侷限,自我中心,完全以人的意識形態,來看待世間的生命。這樣容易喪失寬廣的心胸與眼光——也許世界不是那麼單純,不只是人所看到與想到的而已。


  16. 萬物是聖人的老師,萬物也是我們的老師。


  17. 行萬里路,讀萬卷書之後,你就不會再認為:此是真理,餘者皆非。


  18. 眼界要寬、心胸要大,才不會以為這個世界只有佛教;可綜觀全局知己無能為力、知不可為而為,但不能矇起眼睛說我最高、我最大。


  19. 我們既希望現代佛教徒不以過去的輝煌成就自足自滿,也希望現代佛教徒不要數典忘祖,忘了自己乃是三寶所生。一則當研習傳統經論,依教奉行,二則應放眼科學時代的世界潮流,努力開發新方便。


義學與修證並重,方能為中國佛教注
入活水源頭,延續漢傳佛教之慧命。

[回「現代禪的教育」目錄]
[回首頁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