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三、責任義務

本專欄目錄

 

  1. 修行是自己的事,切莫因為自己學佛,妨礙正常應負的責任和義務。


  2. 不要成佛都沒關係,但旁邊的人一定要照顧好!不要因為修行而虧欠自己的職責和義務,這是人道的精神。


  3. 現代禪的修行從履行自己的責任和義務,善待身旁周遭的人開始,將人情義理、基本人格做好是每個人的責任;至於引導弟子悟道解脫,則是菩薩僧團的責任。


  4. 生而為人,不論要不要學佛、有沒有學佛,都不應該拋棄應盡的責任!否則,他可能「修行」修得不錯,但從社會主義、人道精神的立場來看,卻不是值得大力提倡的佛法。 


  5. 應在滿眾生(包括自己和他人)願之中修行。


  6. 站在大乘菩薩道的立場,應該要像觀世音菩薩那樣的慈悲,眾生需要什麼就給他什麼,所以有送子觀音、有魚籃觀音、有馬頭觀音示現種種身來拯救眾生之苦。行者怎麼可以為了個人的修行,拋棄應該負的責任?


  7. 學佛者要廣度一切眾生,但眾生無量無邊,所以,應該從因緣深的眾生救起。何謂「因緣深者」,即是我們身旁在一起的眷屬。換句話說,要普度的眾生實在太多了,而我們人類的能力卻有限極了,所以只好從因緣深的眾生救起。與我們因緣最深的,就是人類,我們身旁的眷屬,因此,修行便得從我們的妻子、丈夫、子女、父母、兄弟開始,對他們要好,這是修行的根本條件。


  8. 我看到一些學佛的人,他們為了自己學佛,而讓那些沒有學佛者跟著一起受苦,我覺得那樣不好。一個學佛的人,應該先負起自己的責任,至於修行是個人的事,應在履行責任義務當中,默默地思考、摸索,不應為了自己的修行,增加旁人的負擔。


  9. 自己也不是完全屬於自己的,亦是他人的父親、他人的丈夫、他人的兒子……等等身分,雖有心行善但也不可完全不顧慮自己身旁的人。


  10. 孔子說:「鄉愿,德之賊也。」現代禪的宗風是不可為了修行而拋棄了自己的責任和義務。拋棄責任義務卻說要來修行, 就是「口說般若,心若豺狼!」


  11. 不能關愛身旁的人,卻說悲憫天下,最是弔詭。


  12. 家事都做好了,假如有空,可以來親近道場;該盡的責任未盡,該做的事沒做,不可以跑來找我。


  13. 修行人要常常灑掃門庭勞動筋骨,不然就會變成虛有淡泊之名,而實是偷懶的人。


  14. 勤奮工作或積極經營事業的結果,所帶來的利益還在其次,重要的是,勤奮積極的態度其本身即具有莊嚴的意義,它是修行人應具備的涵養,也是成佛之道。修行人倘若不勤奮的工作、不積極的經營事業,所失去的不單是有形的財物,並且也是一種劣質心態。


  15. 「真誠」是讓人感動的。比如曾在馬路上看到清道夫、看到攤販,我看到他們那樣認命地為自己的生計努力,這景象讓我敬重,不論他們每個月能賺多少錢。又如,在佛教界看到他人虔誠地追求真理、追求滅苦之道,不論他是老參還是初學,他們的真誠都令我感動。


  16. 純真憨厚的人只是默默做事,但他們心地潔淨的光輝,卻直上九天,神仙都看得到。


  17. 在鹿谷我碰到一個利用暑假獨自在山中砍杉木的年輕人,砍下之後還一根一根地扛到平地的馬路。我尊敬那個年輕人。


  18. 我曾看過礦工,覺得那種為了家計生活而默默工作的人,也是勇者。


  19. 敬業的人,很美。


  20. 負責家庭生計的人要買保險,這也是責任的表現。


  21. 在今天而言,真正的苦行更應該是在士、農、工、商當中履行著自己的責任和義務,更應該是在養育嬰兒,從事無休無止的洗衣、炒菜的瑣碎事物之中;那些帶著幾分浪漫氣氛遁入山林的修行人,並不一定是真正的苦行者。在今天來說,真正的勇士很可能是垃圾車上的清潔工,很可能是抱著嗷嗷待哺嬰兒的母親。沒有「苦行」——善盡自己的責任、義務,是沒有辦法成就的。


義學與修證並重,方能為中國佛教注
入活水源頭,延續漢傳佛教之慧命。

[回「現代禪的教育」目錄]
[回首頁]